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花时间读

2016-10-16 花时间 慢成长

  大家好,我是慢成长的创始人,花时间。  在这个栏目中,每个周末我都深度解读一本儿童读物,以及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让我们一起建立亲子阅读的好习惯。  大家可以在慢成长的“下拉菜单—更多互动—花时间读”这个栏目中找到更多相关文章。

图文:花时间(仅展示部分画面)


之前和大家说过,女儿果果一岁半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带她出门旅游,去的是南京,当时因为缺乏经验,我把行程都排得满满的。结果从钟山风景区各种徒步爬山回来的那天,我真的累坏了,洗完澡躺在床上眼皮都睁不开了。但此时,我还有哄睡小家伙的任务亟待完成。


女儿明显比我精力充沛,还在床上滚来滚去想和我打闹。我僵硬的脑筋转了一转,决定示弱一次。我说:“妈妈真的累了,特别困。平时都是妈妈哄你睡觉,今天你拍拍我睡觉好不好?”


“好!”果果答应下来,躺在我身边,开始用小手拍拍我的肩膀,嘴里还叨叨:“哦、哦、哦……”——这是我平时哄她睡觉时的做派,拍拍小屁股,哼唱几句。现在迷迷糊糊感受到女儿稚嫩的小手拍着我,心里有几分安慰——总算看到了点儿未来“小棉袄”的苗头。


就在这时,忽然发生了出其不意的一幕。


照片是当时在南京的酒店拍摄。因为我说腿疼,主动给我揉腿的果果。


已经闭上双眼的我,感觉到果果从身边爬到我身上,对着我的脸颊轻轻地、轻轻地、“叭”地亲了一口,紧接着,又“叭”地亲了第二口。然后她退回我的枕边,挨着我也睡了。


我虽然还闭着眼睛,但是心里却醒了。


原来,我平时哄女儿睡觉时,待到她睡脸安详、呼吸均匀,就会轻轻地亲她两下才默默去睡,像是给自己的哄睡工作做个小结。我以为这样做的时候,孩子睡着了,并没知觉;又或许,对于妈妈的爱意只顺理成章地接受……但没想到她竟然都知道,而且,她在学我!


一种被“反哺”的感动在我内心深处渐渐升腾,像黄油一样在心头融化开来。


此时的感受我难以言明,但那种温暖让我联想到一册著名绘本——内田麟太郎的《我来当妈妈》。


有一种感动,叫《我来当妈妈》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两只小兔子一起玩儿,他们抱着布娃娃,玩儿起了过家家。


于是两个小朋友开始想象当妈妈要做的事情,并且模仿起来。


“当妈妈就是……可以叫孩子的名字。”说着,咪咪跑到大树下,喊着“孩子”的名字:“可儿,快过来。”

“来了……”太郎答应着,抱着可儿跑了过去。


“还有呢?”太郎问咪咪。

“还有啊……”咪咪歪着脑袋说。


“当妈妈就是……要牵着孩子的手走路。”于是三个人手拉着手,在树林里散步。

“还有呢?”太郎又问咪咪。

“还有啊……”咪咪歪着脑袋说。

“还有担心。”



“哇,宝贝发烧了。”咪咪一副担心的表情,把自己的额头贴到了可儿额头上,喃喃地自言自语:“没事的,妈妈在这儿。很快就能好。”



太郎扮演医生,给可儿喂了药。



但是可儿还在发烧。

“可儿……可儿……”咪咪轻轻地呼唤着可儿,不停地给她的额头降温。



可是可儿还是没有退烧。秘密一晚上都没睡觉,整夜照顾着可儿。



早晨的阳光洒满了小屋,可儿终于退烧了。



咪咪好开心,忍不住紧紧地抱住了可儿。

“太好了,可儿。太好了,可儿。烧终于退了,太好了。”说着,眼泪就掉下来。



“当妈妈就是……”咪咪说,“担心孩子,忍不住想要紧紧抱着,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好像是这样的呢!”太郎点点头。

这时候,咪咪和太郎的妈妈叫他们了。

他们跑了过去。



然后,他们被妈妈紧紧地抱在怀里。

紧紧的哦。


并不仅是母爱伟大


日韩绘本往往有着平实的语言、恬淡的画面,能将原本浓厚、深刻的感情融汇其中,从来不用波澜壮阔的场景,却能让你感受到心灵正被细密地滋润着。


《我来当妈妈》正是如此。书中描绘的无非是孩童时代最常见的场景——两个孩子过家家,假装是妈妈、医生,一起照顾娃娃。然而孩子对于母爱的了解和体会,也正是在这一场角色置换的游戏中建立起来的。


咪咪和太郎的对话非常简单,却恰恰最符合儿童的逻辑和表达。当妈妈是什么样呀?起初,他们的描述是妈妈最经常做的事,例如叫孩子的名字让他过来,或是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路,可见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给孩子留下多么深刻印象。


但紧接着,一派轻松喜悦的游戏氛围忽然一转,孩子给游戏增加了难度:“当妈妈还会有担心”。




两个孩子假装娃娃病了,开始不眠不休地尽心照顾它。读到这里,我们欣赏作者的独到用心——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关爱和辛劳,用照顾生病宝宝的场景非常贴切。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故事就平庸了。最大的点睛之笔就是娃娃病好之后,咪咪紧紧地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太好了……太好了……”,眼泪却止不住地留下来。


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几乎要掉下来。当过母亲的人都能体会此时内心的五味陈杂——你又高兴又心疼,又兴奋又释然,你完全不在乎过去持续多少小时甚至多少天的劳苦,确定孩子恢复健康的那一刻,妈妈的心里只留下庆幸。


拥抱,你只想紧紧抱住她。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女儿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就入了这本书,一直珍藏着,希望到有一天她能理解母爱的时候讲给她听。在南京感受到她亲吻的那一刻,我却忽然发现,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在讲“母爱伟大”,而是在教会孩子“共情”,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获得“去爱”的能力。


为什么书中的两只小兔子会在过家家时安排以上种种情节,做出如此温暖的举动?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天,妈妈都是在这样倾尽感情在付出呀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近似的故事,同样是两只兔子,同样在述说亲子之间的爱意,那就是著名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点这里看内容)。在这本书中,无论小兔子如何形容自己的爱,大兔子对爱表达永远更多。



我在2016北京国际书展上购入的立体珍藏版,了解更多书展实况,可点击这里查看


被爱浇灌的孩子,才有爱的能力


看着两本书的异曲同工之处,我愈发觉得作者都是在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只有被爱浇灌的孩子,才能有去爱别人的能力。


两册绘本中的小兔子为什么都能有爱的表达?——因为他们每天都被妈妈、爸爸的爱紧密包围着,他们欣然接收,感受到快乐,才会想要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他人、回馈给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体验。试问一个未能充分享受父母温暖的孩子,能够懂得如何爱他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得不到亲人关爱的孩子在人格上必然有所缺失,在感情上也难免贫瘠。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我们就是他生长的土壤。我们给予什么样的营养,未来这粒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散播什么样的花香。而那美丽的花瓣和香气也会给我们带来最美好的享受和最幸福的成就感,不是吗?


花时间说


P.S. 今天的“花时间读”照样准备了5本书送给幸运粉丝,在微信中发送“我来当妈妈”可参与活动。


再P.S. 昨天是“白手杖节”,我特地准备了两本超赞的创意绘本的详解,分别来自波兰和委内瑞拉,放在今天的次条中,既适合普通宝宝的触觉、认知启蒙,又适合与视障宝宝的家庭分享。非常推荐!


又P.S. 我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在泡脚,2岁的女儿搬着小板凳坐过来说:“我给你洗脚吧!”就开始伸出小手到水盆里给我搓搓。我从来没有给她灌输过一丁点儿“感恩”、“反哺”这类的概念,也知道很大程度上她是想玩儿水……但你懂的,作为亲妈,我依旧无法抗拒地被暖到了。甚至从那天开始,面对任何事我都可以不急不躁,因为我人生骄傲的巅峰在2016年8月27日这个晚上已经过去了:)。有我大脚板的照片实在不好意思发到公众号,可以到我的朋友圈来看~嘻~~


作者介绍花时间
微信公众号“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创始人。海归硕士,原香港著名传媒资深记者,童书译者,四语妈妈。坚持良心做公众号,用优质原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推广儿童阅读及公益。相信做妈妈就是要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希望能与有共同价值观的你成为朋友。个人微信baby_hours

这些原创你可能也感兴趣哦:

孩子不爱看书?是你不会花心思吧

你和真正的“亲子阅读”之间,就差这把钥匙!

什么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被嘲笑、被欺负了,怎么办

你根本意想不到,孩子会为这些事自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